前言 愛騎車的大漠,偶爾也會看看「 騎車旅行 」的 Youtube 頻道,某次在「 魯特 」的 頻道上,得知了花蓮「 七星潭 」附近「 花蓮環保公園 」是個「 風景動人 」的景點 ~ 住在花蓮 7 年的大漠,居然都不知道,下次返家時,一定要去瞧瞧 ~ 「 花蓮環保公園 」和「 南港 山水綠生態公園 」一樣,前身是個「 垃圾掩埋場 」,最後都轉型為「 美麗的公園 」,讓人很難認出它的前身 ~ 來了解一下「 垃圾掩埋場 」,是怎麼做到「 醜小鴨變天鵝 」歷史吧 😊 台灣早期,開始有制度的處理「 垃圾 」,是採用「 掩埋 」的方式進行,希望「 垃圾 」可以「 自然分解 」 ~ 在「 塑膠產品 」日益增加,讓「 自然分解 」已經沒有辦法實現,加上在「 自然分解 」過程中,產生的「 沼氣 」可能會引發「 火災 」 (如 : 內湖垃圾掩埋)。 以及「 掩埋 」後的「 垃圾 」仍會散發出「 臭味 」,讓周邊居民難以忍受 😖 在以上原因的驅動下,政府開始以「 焚化 」來處理「 垃圾 」,部分「 垃圾掩埋場 」開始退場, 退場後 留下的土地,也轉型為「 綠地 」,作為「 環保 」和「 觀光 」~
大 漠 國 渡
分享個人的生活記錄,旅遊攝影、程式經驗、料理食譜、種植趣味 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