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大漠「部落格」的「第一篇文章」,就是到「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」的「遊記」,過了一年多再次來到此地 ~
大漠記得上回,只走完了「森林知性步道」和部分的「地質走廊」~
所以這次大漠打算將「地質走廊」完整走完,去看看那「古老的化石」,以及探索難度更高的「親子峰步道」~
這次沒有紀錄「森林知性步道」旅程,大漠從「親子峰步道」開啟紀錄,配合「第一篇遊記」看會正完整 ~
一、親子峰步道
最近幾日下了不少「雨」,所以可以在「森林」裡,看到新鮮的「菇類」~
可惜查不到這是什麼「菇類」,只知道有可能是「冠狀横柄菇」❓❓
步道看上去「濕漉漉」的,因為正在下著「毛毛雨」~
但不影響大漠繼續探索「森林」~
「雨天」應該看不見「可怕的甲蟲」吧 😅
「雨天」應該也不會遇上「蛇」吧 😅
假如遇上了「蛇」,謹記要保持「鎮定」及「距離」~
「雨天」還要注意「路面濕滑」~
這次的「枯木」上,沒有「菇類」,而是長滿了「青苔」~
「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」可以看到「日本」來的「柳杉」,以及「台灣本土」的「臺灣杉」~
「柳杉」跟「臺灣杉」都很高,沒有機會分辨誰是誰 😆
「下方」看起來是個不錯的「休息點」~
此時的「雨」雖然停了,但「木頭椅」都還是「濕的」,不能坐著休息 😅
休息完,繼續出發 ~
剛剛的「休息區」,還有另一個「奇特造型的椅子」~
「親子峰步道」有時「和緩」~
有時「起伏較大」~
如果「中途想放棄」~
可以選擇「岔路」,前往「最平穩」的「地質走廊」~
大漠選擇繼續走完「親子峰步道」~
「陽光」穿越「樹林縫隙」灑落於地,看上去相當的美麗 ~
「樹林」間泛著「光波」~
雨停後,頭上的「樹林」開始有了「顏色」 ~
爬坡的中途,遇上了「休息的平台」~
更棒的是有「桌椅」可以使用 ~
可惜「桌椅」現在都「濕濕的」,只能「站著休息」 😅
繼續出發 ~
「海拔」逐漸提高 ~
很快的又遇上了一處「休息平台」,這邊一樣有提供「桌椅」~
「東眼山森林」裡的「樹木」非常密集 ~
「陽光」撒落在「翠綠的綠葉」上,大漠覺得看起來特別美 ~
繼續攻頂 ~
「親子峰步道」上的「階梯」不算陡 ~
不管是「大人」還是「小孩」,應該都「不會覺得太難」~
大漠覺得由「雨天」轉為「晴天」的「親子峰步道」多了一種「復甦感」😆
意料之外迎來了「下坡」,難道是已經「攻頂」了❓❓
一旁的「巨石」上,充滿了「生機」😆
「下坡」一探究竟 ~
看到「親子峰」的「說明立牌」,應該就表示大漠到了「親子峰步道」的「頂點」了吧 😄
「頂點處」一定要擺放「桌椅」,讓「攻頂的人」好好的休息一下 ~
下山的路比較「危險」,步道旁多了「護欄」,防止大家「跌落山崖」 😅
剛下過雨的「路面」非常「濕滑」~
如果不小心「摔倒」,可能會變成再玩「溜滑梯」😅
從「裸露的岩壁」上,可以看出「東眼山」組成包含了「頁岩」~
越「危險」的山坡,上頭的「大樹」就長的「越高」 😄
「風景」也會變得特別的美 ~
走下「樓梯」後,仍有一段路程會有「護欄」保護著大家 ~
離開了「危險區域」後,「護欄」也跟著消失了 ~
下山的路程「比較快」,因為有不少「180 度大迴轉」的路段 ~
「Z 字型」步道的好處,就是「下山快」,而且「坡度緩」比較不「傷膝蓋」😁
路邊有時後會看到「不小的石頭」,不知道是不是「颱風天」掉落下來的「落石」😖
有些石頭「年代久遠」,已經融入「大自然」了 😆
下山的「階梯」落差不大,走起來「十分輕鬆」 ~
不過「雨天路滑」,要小心不要「在轉彎處滑倒」,不然會「滾落山涯」的 😖
「樹洞」裡沒有發現「生物」~
下方有「岔路」,如果選擇「左轉」,就會通往「地質走廊」~
大家可以在「轉角處」的「休息平台」,考慮一下「路線」~
大漠依舊選擇「親子峰步道」~
下山路段,偶爾也會出現的「爬坡」~
「爬坡」中途,一樣有可以「休息的地方」 ~
小歇一下後,繼續「翻山越嶺」~
「護欄」再次出現 ~
好像「比較窄的路」,就會出現「護欄」😆
完成「爬坡」,終於可以繼續「下山」了 ~
因為有「階梯」,沒有感覺到「剛剛下坡的路」原來這麼陡 😅
「圓弧的彎道」都變成了「V 字型」,好像在「趕進度」一樣 ~
又一的「V 字型彎道」~
準備進入「密林」~
「大漠」現在和「雲的高度」差不多 ~
「陽光」再次被「烏雲」遮蔽 ~
「V 型轉角」上,居然還有個看起來不錯的「休息平台」👍
蜿蜒小徑 ~
筆直而下的路 ~
即將抵達「地質走廊」~
二、地質走廊
「親子峰步道」終點,也是銜接著「地質走廊」~
「交會處」有「地圖」可以確認下個目標「造林紀念石」的方向 ~
這裡有架設「基地台」,不用怕「手機沒訊號」~
(一)、造林紀念石
「造林紀念石」在「地質走廊」終點處的「神祕小徑」上 ~
因為「飄起了小雨」,所以畫面有點「矇矇的」~
早年「機械工具」沒有普及,所以「造林」是非常辛苦的,於是有人在「石頭」上,留下了「紀錄」作為紀念 ~
「石頭」紀錄著「造林」時,所種下的「樹木數量」,以及當年的「造林者姓名」~
看完「造林紀念石」後,大漠就順著「地質走廊」,返回「停車場」 ~
因為「東滿步道」的「難度」,並不適合「一般遊客」 ,而且大漠身上並沒有足夠的「裝備」和「糧食」~
「東滿步道」可以讓大家從「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」走到「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」~
所以只要在其中一個「遊樂區」購買「門票」,就可以「一張票玩兩的地方」,但必須挑戰「東滿步道」😅
(二)、層理
「地質走廊」上,可以看到「台灣的土地」,是經歷了萬年的累積而形成的 ~
「證據」就在「說明立牌」旁的「岩壁」上 ~
(三)、生痕化石區
即將抵達「生痕化石區」~
看「化石」前,必須先了解什麼是「生痕化石」~
「生痕化石」紀錄的是「古早時期海邊生物」所留下的「足跡」,所以待會看不到任何生物 ~
不知道是什麼「海邊生物」,跟「兔子」一樣「狡兔有三窟」,在地底下留下了「綿密的路網」~
因為「地質的變化」有些「生痕化石」發生「斷裂」,最後只剩下部分的「足跡」~
大漠覺得「凸起來足跡」,看起來不太像「化石」😅
有些「生痕」很不明顯,如果「不細心看」的話,就很容易會覺得是「普通石頭」~
「台灣早期」都會用「石碑」來介紹「景點」,不知道這個做法,現在為什麼漸漸消失了 ❓❓
「親子峰步道」的其中一條「支線」,出口離「生痕化石區」很近 ~
看完「生痕化石」,繼續走回「停車場」 ~
(四)、節理
大漠原本想在「立牌」附近,找找看「節理」在哪裡,但好像都被「植物」覆蓋住了 😅
此時大概已經走完半條「地質走廊」了 ~
大漠在「地質走廊」上有遇到「蛇」,但當下大漠完全「沒有發現牠」,所以意外的「保持了鎮定」 ,而「蛇」是自己嚇到跑走了 😅
(五)、休憩區
「地質走廊」上最大的「休憩區」~
「一桌」大概可以坐「七到八個人」~
零星的遊客,可以選擇坐在「散落的石頭」~
發現另外一處,有「兩桌石椅」~
「休憩區」這邊還有個「觀景涼亭」 ,但現在「烏雲密布」,沒有景觀可以看 😅
離開前又發現「一桌石椅」~
兩棵樹在「路口處」當「門神」~
大漠一開始以為「有封路」,走近一看「其實沒有」,行人依舊可以通行 ~
好險有繼續往前走,不然就要再次爬上「親子峰步道」了 😅
發現樹上有「紅紅的果實」~
地上也掉滿了「紅紅的果實」~
因為「果實」有被「雨打了下來」,大漠才有機會查到它是「樹梅」 😅
「地質走廊」除了有大大的「休憩區」,還有小小的「休憩區」~
(六)、支線入口 (森林知性步道)
此時「雨水逐漸變大」,手中的「雨傘」有點擋不太住「雨水」,所以大漠選擇走有「密集大樹」的「森林知性步道」,看看可不可以「遮多一點雨」😆
躲雨前,發現「入口處」有漂亮的「梔子花」 ~
拍完「梔子花」後,迎來了「滂沱大雨」,要趕著「回車上躲雨」,只好匆匆地「結束旅遊紀錄」 ~
地圖
相關文章
【遊記】輕鬆享受森林芬多精 (北橫公路),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- 大漠國渡
大漠國渡 - 商品小舖
大漠有精選幾張美景,將他製作成周邊商品,如 : 藍芽喇叭、拼圖、鑰匙圈、筆記本、滑鼠、滑鼠墊、鍵盤...等商品。
商品類別涉及了 電子產品、居家用品、杯子餐廚、服飾、旅行用品、辦公用品...等。
有興趣的人可以到 大漠國渡 - 商品小舖 看看喔~
我的 優惠碼 K0999975 ,可享受 KUSDOM 全場 9 折優惠 。
精選授權圖片
如果您喜歡大漠國渡「攝影照片」的話,可以在 大漠國渡 Shutterstock 的作品集中購買喔 ~
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,可以這樣贊助大漠國渡 (支持創作)
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,可以透過以下方式贊助大漠國渡,支持創作
Paypal : 小額贊助 (可刷信用卡)
悠游付 (EasyWallet APP) : 小額贊助 (可透過銀行、其他支付業者 APP 掃碼進行轉帳)
留言
張貼留言